食譜首頁 國外食譜 便當食譜 飲食養性 特色食譜 做菜技巧 烹飪知識 飲食文化 美容瘦身
各地食譜 煲湯羹粥 夏日美食 食色男女 營養飲食 伊人美食 廚房秘笈 調理食譜 飲食禮儀
人群食譜 飲料甜品 火鍋配方 素食食譜 中華菜系 家常食譜 特色小吃 飲食健康 成人聊天
  • 欄目分類 ≥
您現在的位置:主頁>飲食文化> 文章:

客家米食---粄之種種各地飲食

『粄』是客家米食中的特色,即閩南人所說的『粿』,對重視祭拜祖先的客家人來說,粄不僅是一種食物;更是逢年過節必備的物品。將粄的原料、種類、作法及使用時節介紹如下:

粄脆:即是打粄的原料,一般以糯米為主,作法是將磨石磨出粄漿,再擠去多餘的水份就成粄脆。

齊粑:客家人最常食用的粄,不論婚、喪、喜、慶,廟會拜拜都會用到齊粑。作法是將糯米用飯甑蒸好後,再放入「舂臼」裡打,兩人用「舂臼槌」輪流打,為求打的均勻,另一人則在舂臼裡將齊粑翻轉。為什麼齊粑會成為客家人在婚、喪、喜、慶時,最重要的食物呢!有種說法是這樣的,因為客家人早期生活較窮困,而齊粑的原料是糯米,糯米吃後很容易就有飽足感,所以在上菜前吃了齊粑後,很容易的對桌上的菜就不會吃的那麼多了,這方法對勤儉的客家人來說,是有其意義在的!

把一團的齊粑灑上香甜的花生粉,再用筷子分成一小團來品嚐!

紅粄:客家人遇辦喜事大都會打紅粄,作法是將粄脆中包甜豆沙、花生粉、紅豆餡,包好的粄團再用「粄印」印出龜甲的花紋。

水粄:有甜有鹹的口味,可說是客家人的「米食布丁」。

新丁粄:為了要慶賀家中有新添的男丁而做的,其實新丁粄就是紅粄,紅粄要做足足滿一斤,通常在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時「祭天公」,以感謝上天賜男丁之福,這時候的紅粄就叫做新丁粄,在新丁粄祭拜上天後,要分發給鄰舍,是把快樂分享給大家的意思。

發粄:客家人遇辦喪事或掃墓時也大都會打發粄。作法是把酵粉放在粄漿裡,使它發酵後在蒸,蒸到粄面隆起而分裂,稱之為「笑」,蒸發粄要蒸笑了才好,因為是發財致富的一種徵兆。

這是「菜包」,又叫做「豬籠粄」,以其外形有如裝豬仔的竹籠而得名。為米做的外皮中包入菜餚,通常是以蘿蔔絲、豬肉和香菇為主,節慶時常把它染成紅色較討喜,底襯以柚子葉,吃時還帶有柚葉的香氣呢!

這是新埔的『九層粄』,也是一種甜點,口感和水粄很接近,做法可麻煩多了,一層層的鋪上原料蒸熟,白色的一層卻又是鹹的口味呢!

逢年過節

新年:一年之中粄做最多的時候,有『甜粄』、『鹹甜粄』、『發包』、『菜頭粄』、

    上一篇:客家釀豆腐各地飲食  下一篇:客家米食各地飲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