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譜首頁 國外食譜 便當食譜 飲食養性 特色食譜 做菜技巧 烹飪知識 飲食文化 美容瘦身
各地食譜 煲湯羹粥 夏日美食 食色男女 營養飲食 伊人美食 廚房秘笈 調理食譜 飲食禮儀
人群食譜 飲料甜品 火鍋配方 素食食譜 中華菜系 家常食譜 特色小吃 飲食健康 成人聊天
  • 欄目分類 ≥
您現在的位置:主頁>做菜技巧> 文章:

常用名詞及術語解釋(2)

蘸:將原料放入熱水或開湯中,立即取出。如菜心在熱水或開湯鍋裡蘸一下,能縮身發軟,保持色澤。

烘汁:溜菜的一種操作,經過烘汁的菜餚,起明發亮,端到桌上還冒小汽泡。具體作法是:在溜菜的汁中加入熱油,用大武火,一手晃鍋,一手拿勺把汁推動,使油溶化入芡汁內,暄起冒泡,稱為烘汁。

追:把生肉放在涼水內,使血水溢出,滲入水分,使其發嫩,色澤乾淨漂亮。如爆裡脊片,切好後要放水裡追一下。

群邊:把經過加工的菜心等,擺放在菜餚的周圍,使菜餚美觀大方,也稱圍邊。

鍋墊:扒菜時使用的一種工具,用青竹編製,圓形,直徑50厘米左右,上有許多八角小孔洞,又稱鍋箅。

疊:用雞蛋或蛋清加入粉芡攪成糊,將主料放入糊中抄抓均勻,使糊抱緊主料,便於保持原料的嫩性和形狀。

哈透:將比較嫩的原料上籠作短時間的加熱叫哈。哈透用的時間要長一些,要求原料既緊住而又不能出水。

一品:選料精,形狀大,美觀大方。菜取一品,表示恭敬之意,如一品肉、一品桃等。

油激:將油燒至八九成熱時,把原料放入立即撈出,稱為激一下。干炸菜餚二次下鍋,把熱油潑到原料上也都稱為激一下。

攆汁:把菜合入盤內,汁潷入鍋裡,勾入流水芡,至汁收濃,再澆到菜餚上。

熱鍋涼油:先把鍋燒熱,下入大油,油熱倒出,再添涼油進行煸炒,目的是保持原料脆、嫩和色澤。

裡七外十一:的擺放的一種形式,即中間1個,內圍6個,外圈11個,如真煎丸子、煎雞餅等。

頓火:原料在炸或煮的過程中,為了防止食品外老內生或硬心,在一定程度時將鍋從火上端下停一會,再端到火上繼續加熱。

順入:即擺好的碗,蒸熟後,按原樣放入頭海碗內或鍋墊上。

收汁:菜餚在煸炒中的湯汁經過加熱,由多到少,由稀到稠,可增加菜的濃度和香味、光澤。

酷汁:也稱收汁。就時菜餚基本做成,為使其入味,改用小火加熱,將汁基本收盡,以增加菜餚光澤。

三搭頭:指鋪鍋墊的形狀,兩邊低、中間高。先橫著在中間擺一行,再在上面橫著擺兩行,搭在中間一行上。

馬鞍橋:裝盤的一種形式,平放兩行,中間架起擺一行。

爆汁:汁不多,但能抱住菜,菜吃完,盤裡不剩汁。

酥糊:即用雞蛋、粉芡、麵粉、植物油調製而成的粘糊。用於焦燒、鍋燒等類菜餚。

皮糊:即用雞蛋、粉芡、原油調製成的糊。用於炒、炸等類菜餚。

暄糊:即用蛋清對入適量麵粉,敲打而成的糊(打成的糊插筷不倒,形似泡沫),如炸高麗肉等。

雞糊:即把雞脯肉去皮、去筋,剁砸成泥,放在盆內,對入蛋清、粉芡攪上勁,再邊對蔥姜水及鹽面邊攪打,直到打成糊狀,再對入適量大油,攪勻即成。

魚、蝦糊:與雞糊的製作方法基本相同,只是用料不同,把皮、刺要去淨,用水量酌情掌握。

大蔥:指4厘米至5厘米的段,輕拍一下即可使用,屬大配頭。

大姜:指原塊姜或一破兩半,輕拍一下,屬大配頭。

薑汁:把姜洗淨去皮,搗成泥,擠出汁,再搗一下,使用時放在一起,用水澥成。

蔥姜水:把蔥姜去皮洗淨,用刀拍一下,用清水泡住,使蔥、姜味浸入水中。

大油:指豬腹部貼著肋骨的板狀油煉製成的油,純淨潔白,沒有異味。有的稱此油為熟豬油。

  • 共2頁:
  • 上一頁
  • 1
  • 2
  • 下一頁
    • 上一篇:茶水煮飯又香又防病  下一篇:合理的烹飪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