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譜首頁 國外食譜 便當食譜 飲食養性 特色食譜 做菜技巧 烹飪知識 飲食文化 美容瘦身
各地食譜 煲湯羹粥 夏日美食 食色男女 營養飲食 伊人美食 廚房秘笈 調理食譜 飲食禮儀
人群食譜 飲料甜品 火鍋配方 素食食譜 中華菜系 家常食譜 特色小吃 飲食健康 成人聊天
  • 欄目分類 ≥
您現在的位置:主頁>飲食文化> 文章:

草原上的最佳食品——手扒肉與烤全羊各地飲食

來到內蒙古而不去草原,來到草原而不吃手扒肉或烤全羊,那才叫人遺憾呢!

我國漢字裡不是有個「羹」字嗎?那意義是羊肉作湯,其味極佳。其實呢,羊肉作湯不如燉肉,而燉肉小塊不如大塊,大快不如整羊。說起這門學問,最權威的還要數蒙古民族。

蒙古民族吃羊肉,是把洗淨的全羊切成幾大塊,在清水鍋裡燉。煮肉時要掌握好火候。漢族人燉肉又是大火,又是文火,直燉得油湯四溢,肉塊熟透。而蒙古人則說:「恩那馬哈,阿姆土怪巴拉七」(意為這肉味都沒了)。蒙古族怎麼做呢?他們讓羊肉在鍋裡只開上兩個滾,就離火起鍋,用大銅盆盛上桌面,全家人團團圍定,各持蒙古刀一把,邊割邊吃。只見那肉的外表面剛剛變白,肉裡還浸透著微紅的血絲。蒙古人認為,這才是最大限度的保留肉的營養,而且吃起來肉塊鮮嫩脆軟,這也許是不同民族的飲食習慣吧。

再說煮肉時的佐料。漢族人煮肉要放花椒、大料、五香面、茴香、桂皮、蔥、姜、蒜等,光佐料就佔了兩三成。蒙古人不這樣做。他們說,吃的是肉,又不是花椒、大料,再美的味道還能美過羊肉本身嗎?所以他們的手扒肉全是白水下鍋,開鍋即可食。最多是擺上一碟油鹽醬醋,誰嫌味輕誰就蘸著吃。你要說這是因為他們不產佐料,或是買不到佐料,恐怕不對。千百年來,蒙古族遊牧而生,逐水草而居,他們把大自然的賞賜看得至高無上,認為羊肉是造物主給予人類的最佳獎賞,摻進別的成份,味道就不再純,不再美了。

比手扒肉更使人垂涎欲滴的是烤全羊。早先的烤全羊,是將去皮去膛的整羊架於火上烘烤。那火要用杏木疙瘩燒旺的紅火,火硬而無煙。肉在火上左右翻轉,表皮燒焦,油滴外滲,香味噴發。烤熟後卸下架子,刀割而食,也不加油鹽,不加佐料。

烤全羊費工費時,蒙古人不常食用,總要等到貴客臨門時,才作為宴客的佳餚。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,到草原遊覽、觀光、辦事的內地人多起來,牧人們尊重漢族人的習俗,烤全羊便變了一種做法。先是把洗淨的全羊在淡鹽水裡或配有香料味精的粉芡中浸泡一時,放大鍋裡煮成半熟,然後再架於火上燒烤。這樣可以避免內地人所謂的「不熟不爛」或「腥膻」之苦,但那種原始烤羊的渾樸天然的香味就沒有了。

比烤全羊簡單一些的是烤羊腿和烤羊尾,做法與烤全羊一樣,只在選料時切下肥美綿羊的後腿或羊尾巴,架於火上熏烤。腿以瘦肉為主,烤好了,肉絲焦嫩鮮美;而羊尾則全是白花花的肥肉,在火上反

    上一篇:饞食珍珠港各地飲食  下一篇:藏族名點各地飲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