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譜首頁 國外食譜 便當食譜 飲食養性 特色食譜 做菜技巧 烹飪知識 飲食文化 美容瘦身
各地食譜 煲湯羹粥 夏日美食 食色男女 營養飲食 伊人美食 廚房秘笈 調理食譜 飲食禮儀
人群食譜 飲料甜品 火鍋配方 素食食譜 中華菜系 家常食譜 特色小吃 飲食健康 成人聊天
  • 欄目分類 ≥
您現在的位置:主頁>營養飲食> 文章:

莫讓七個細節毀掉身體

有些人很注意養生保健,但在生活習慣上卻存在一些誤區,像下面這些「亡羊補牢」的做法,不是尤未為晚而是為時已晚了,這已經對身體健康造成了影響。

  餓了才吃:

  生活中許多人不是按時就餐,且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吃早餐,其理由之一就是「不餓」。其實,食物在胃內僅停留4-5小時,感到飢餓時胃早已排空。胃黏膜這時會被胃液「自我消化」,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潰瘍。飲食規律、營養均衡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。

  渴了才喝:

  平時不喝水、口渴時才飲水的人相當多,尤其是青少年和「大忙人」。他們不瞭解渴了是體內缺水的反應,這時再補充水分為時已晚。水對人體代謝比食物還重要,生理學家告訴我們,每個成年人每天需飲水1500毫升左右。晨間或餐前一小時喝一杯水大有益處,既可洗滌胃腸,又有助於消化,促進食慾。據調查研究,有經常飲水習慣的人,便秘、尿路結石的患病率明顯低於不常飲水的人。

  累了才歇:

  許多人誤以為累了是應該休息的信號,其實是身體相當疲勞的「自我感覺」,這時才休息已為時過晚。過度疲勞容易積勞成疾,降低人體免疫力,使疾病乘虛而入。不論是腦力還是體力勞動者,在連續工作一段時間後,都要適當的休息或調整。

  困了才睡:

  睏倦是大腦相當疲勞的表現,不應該等到這時才去睡覺。按時就寢不僅可以保護大腦,還能提高睡眠質量,減少失眠。人的一生約有1/3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,睡眠是新陳代謝活動中重要的生理過程。只有養成定時睡覺的習慣,保證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,才能維持睡眠中樞生物鐘的正常運轉。

  急了才排:

  很多人只在便意明顯時才去廁所,甚至有便不解,寧願憋著,這樣對健康極為不利。大小便在體內停留過久,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過度充盈,糞便和尿液內的有毒物質被人體重吸收,可導致「自身中毒」。因此,應養成按時排便的習慣,尤以晨間為好,以減少痔瘡、便秘、大腸癌的發病機會。

  胖了才減:

 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,肥胖患者日逐增加。導致肥胖的原因主要是進食過量,營養過剩,缺乏運動。而這幾種誘因完全可以在體重超標之前加以預防,如控制飲食,防止暴飲暴食,調整飲食,加強體育鍛煉。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理想的減肥藥,因此,減肥不如防止肥胖。

  病了才治:

  疾病應該以防為主,等疾病上身,已經對身體造成危害。疾病到來時都是有信號的,比如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就是疾病的前奏。平時應該加強鍛煉,提高自身抵禦疾病的能力,感到身體的亞健康,就要引起注意,要把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。

    上一篇:專家建議:炎炎夏日如何避暑?  下一篇:七種不能空腹食用的水果